2009年12月末,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7554億美元,是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美國國債投資者(日本同期持有美國國債7688億美元)。事實上,在2009年前11個月,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guī)模均高于日本投資者。2009年全年中國投資者僅增持美國國債280億美元,而作為美國國債另兩大主要持有國的日本和英國投資者分別增持美國國債1428億與1716億美元。尤其是2009年12月,中國投資者減持美國國債342億美元。這是否表明,在充分認識到美國政府財政風險與美元貶值風險后,中國投資者已經(jīng)進入了持續(xù)減持美元國債甚至美元資產(chǎn)之途?
為更清晰地理解2009年中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購買狀況,我們從國債的期限結(jié)構(gòu)來展開分析。如表1所示,2009年全年中國投資者減持短期美國國債955億美元,同時增持長期美國國債1235億美元。在2009年12個月內(nèi),中國投資者有7個月在減持短期美國國債,其中下半年有5個月。相比之下,中國投資者有11個月在增持長期美國國債。2009年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國債的購買方面存在典型的“拋短投長”現(xiàn)象。
表1 中國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凈購買額
|
0901 |
0902 |
0903 |
0904 |
0905 |
0906 |
0907 |
0908 |
0909 |
0910 |
0911 |
0912 |
國債 |
12.2 |
4.6 |
23.7 |
-4.4 |
38 |
-25.1 |
24.1 |
-3.4 |
1.8 |
0 |
-9.3 |
-34.2 |
短期 |
11.5 |
5.6 |
8.9 |
-14.8 |
34 |
-51.7 |
8.8 |
-18.8 |
-8.7 |
-7.4 |
-24.1 |
-38.8 |
長期 |
0.7 |
-1 |
14.8 |
10.4 |
4 |
26.6 |
15.3 |
15.4 |
10.5 |
7.4 |
14.8 |
4.6 |
單位:10億美元
資料來源:US Treasury, TIC system。
鑒于長期國債在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方面均高于短期國債,對上述“拋短投長”現(xiàn)象的可能解釋包括:第一,中國投資者尚未對美國國債失去信心。一方面,中國投資者認為,美聯(lián)儲加息而導致長期國債收益率上升的風險目前仍然較低,這自然與美國國內(nèi)失業(yè)率高企、銀行信貸萎縮、財政壓力緊迫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中國投資者認為,全球經(jīng)濟復蘇的不確定性仍然較大,美國政府通過美元貶值來刺激出口以及降低真實債務的激勵較小,因此美元大幅貶值的可能性不大;第二,在美國國債投資方面,中國投資者越發(fā)關注于投資收益率。既然長期國債面臨的利率風險與匯率風險仍屬可控,且長期國債投資收益率遠高于短期國債投資收益率,那么“拋短投長”就有助于擴大投資收益;第三,“拋短投長”的結(jié)果,是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的期限結(jié)構(gòu)逐漸回歸到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前的結(jié)構(gòu)。 [1] 如圖1所示,美國次貸危機爆發(fā)前,在中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中,短期國債比重極低。次貸危機爆發(fā)后,短期國債在中國投資者持有國債中的比重迅速上升。隨著危機的緩解,該比重在2009年上半年達到頂峰(最高時為四分之一左右)后逐漸下降。
圖1 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的期限結(jié)構(gòu)
單位:10億美元
資料來源:US Treasury, TIC system。
盡管中國投資者尚未對美國國債失去信心,但相關數(shù)據(jù)顯示,在2009年,中國投資者的確加快了外匯資產(chǎn)多元化投資的步伐。這主要體現(xiàn)在:第一,中國投資者開始降低增量外匯資產(chǎn)中美元資產(chǎn)的比重。2009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4532億美元。但同期內(nèi)中國投資者增持美國國債280億美元,減持美國機構(gòu)債247億美元,減持美國企業(yè)債41億美元,增持美國股票41億美元(表2)。上述4類資產(chǎn)合計,2009年中國投資者僅增持美元資產(chǎn)33億美元,占中國外匯儲備增量不到1%;第二,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顯著購入非美國的外國債券與股票。如表2所示,2009年中國投資者在美國市場上購入外國債券103億美元、外國股票24億美元。
表2 中國投資者對美國長期證券的凈購買額
|
國債 |
機構(gòu)債 |
企業(yè)債 |
股票 |
外國債券 |
外國股票 |
0901 |
0.6 |
-4.2 |
0.1 |
0.1 |
0.4 |
0.1 |
0902 |
-1.0 |
-0.6 |
-0.5 |
0.0 |
0.4 |
0.0 |
0903 |
14.8 |
-0.4 |
0.5 |
0.0 |
0.9 |
-0.2 |
0904 |
10.3 |
-0.9 |
-1.8 |
0.0 |
0.7 |
0.0 |
0905 |
4.0 |
-1.8 |
-0.3 |
0.2 |
0.4 |
0.4 |
0906 |
26.6 |
-0.6 |
-0.3 |
0.4 |
0.4 |
0.0 |
0907 |
15.3 |
-2.2 |
-0.3 |
-0.1 |
0.8 |
-0.1 |
0908 |
15.4 |
-2.5 |
-0.1 |
0.0 |
0.7 |
-0.1 |
0909 |
10.7 |
-3.6 |
-0.1 |
1.3 |
1.8 |
0.9 |
0910 |
7.0 |
-1.6 |
-0.4 |
0.4 |
1.6 |
0.0 |
0911 |
14.9 |
-3.4 |
-0.1 |
0.4 |
1.3 |
0.7 |
0912 |
4.6 |
-2.8 |
-0.8 |
1.4 |
0.9 |
0.6 |
單位:10億美元
資料來源:US Treasury, TIC system。
最后必須指出的是,美國財政部按月公布的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數(shù)據(jù),并非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的最終真實數(shù)額。中國投資者除通過中國金融機構(gòu)直接買賣美國國債之外,也通過離岸金融市場(例如倫敦與香港)上的金融機構(gòu)間接買賣美國國債。如表3所示,在2001年至2008年期間,中國是唯一連續(xù)8年均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凈購入美國國債的國家,而英國是唯一連續(xù)8年均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凈出售美國國債的國家。這意味著,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以及美元資產(chǎn)的規(guī)模,可能顯著高于當前美國財政部按月披露的直接購買額。關于中國投資者間接持有美國國債以及美元資產(chǎn)的規(guī)模,有待于美國財政部每年公布一次的年度調(diào)查數(shù)據(jù)來核實。
表3 各國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對美國國債的凈購入額
|
中國 |
日本 |
加勒比銀行中心 |
石油輸出國 |
英國 |
巴西 |
俄羅斯 |
香港 |
2001 |
3.5 |
-5.9 |
-0.9 |
0.2 |
-3.6 |
- |
- |
2.2 |
2002 |
15.5 |
13.4 |
-5.7 |
7.4 |
-30.4 |
0.3 |
- |
-0.6 |
2003 |
9.9 |
7.9 |
-15.5 |
-1.8 |
-33.4 |
-3.8 |
- |
-7.5 |
2004 |
27.7 |
-21.8 |
-21.9 |
1.9 |
-65.8 |
1.8 |
- |
-7.9 |
2005 |
54.7 |
-14.1 |
4 |
11.3 |
-82 |
1.2 |
- |
-4.2 |
2006 |
44.3 |
-20.7 |
4 |
8.9 |
-145.4 |
-0.1 |
- |
0 |
2007 |
72.1 |
10 |
35.4 |
11.1 |
-142.2 |
1.1 |
18.8 |
-3.2 |
2008 |
31.3 |
47.6 |
-15.8 |
-10.8 |
-224.1 |
6.4 |
29.9 |
4.6 |
單位:10億美元
注釋:凈購入額等于第二年年度調(diào)查公布的第二年6月30日各國或地區(qū)持有美國國債的規(guī)模,減去在第一年年度調(diào)查公布的第一年6月30日各國或地區(qū)持有美國國債的規(guī)模,再減去第一年7月至第二年6月各月國債凈購買額的數(shù)據(jù)之和。
資料來源:US Treasury, TIC system。
注釋:
[1]:關于美國次貸危機前后中國投資者對美證券投資組合變動之分析,可參見張明:“中國外匯儲備管理思路的應有變化”,《國際經(jīng)濟評論》,2009年第9-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