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主辦、浙商銀行獨家支持的《2017•徑山報告》2017年9月23日正式發(fā)布,報告主題為“積極、穩(wěn)健地推進中國金融開放”,對金融開放領域的關鍵問題提出獨立分析與主張。
圍繞人民幣匯率改革、中國跨境資本流動、金融支持“一帶一路”等金融開放領域的焦點話題,報告分析了金融開放政策近四十年的發(fā)展歷程、現狀和問題,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2017•徑山報告》課題組成員包括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CF40學術顧問、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CF40高級研究員管濤,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和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所有課題組成員均以個人身份參與研究。
《2017徑山報告》綜合報告——積極、穩(wěn)健地推進中國金融開放
【摘要】
近四十年的金融開放政策有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緩慢、反復”,二是“決心大、推進難”,三是政策協調性不夠。這些特點與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方式有關,但對金融開放政策的總體評價應該是成績很大、問題也不少。這些特點當然跟中國的漸進式改革方式有關;同時可能跟部門利益也有關系,比如國內金融機構擔心外資金融機構進來搶吃蛋糕;另外也跟政策理念有關,比如擔心金融開放導致金融不穩(wěn)定,有些擔心是不必要的,有些則是合情合理的。因此,金融的進一步開放,必須很好地平衡效益與穩(wěn)定之間的關系。
匯率政策改革一直在朝著雙向波動和市場決定的方向努力,但始終沒有呈現出足夠的靈活性;資本項目開放和人民幣國際化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在最近兩年出現了一些反復;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經常是“雷聲大、雨點小”,實際進展相對有限甚至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倒退;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嚴重受制于境內外市場規(guī)則、制度方面的差異以及我國“通道式”的開放模式;對外投融資合作才剛剛才開始,金融機構走出去明顯滯后于企業(yè)走出去,跨境金融服務的能力還比較弱。
雖然金融開放政策存在一些問題,但迄今為止似乎并沒有顯著影響我國的經濟增長與金融穩(wěn)定,而且確實有不少新興市場國家在實施金融開放政策之后發(fā)生了金融危機。那么中國的金融業(yè)是否還應該進一步開放?從目前看,中國金融開放的程度不但明顯滯后于實體經濟,也大大落后于其它新興市場國家。除此之外,起碼還有三條理由支持中國金融業(yè)的進一步開放,第一,金融開放是實現經濟可持續(xù)增長的重要條件。經濟增長要靠創(chuàng)新,經濟創(chuàng)新要依靠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開放有利于促進金融創(chuàng)新;第二,金融開放是防控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擴大金融開放,有利于提高經濟效率,降低金融風險。有利于強化市場紀律,弱化道德風險問題,消除金融風險的痼疾。同時也有利于分散金融風險;第三,金融開放也是積極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途徑。無論是對積極維持經濟全球化的方向,還是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都要求中國與國際金融體系接軌。
與四十年前相比,中國與世界經濟都發(fā)生了比較大的變化。政府在制定新的金融開放政策的時候,應該認真考慮與改變了的經濟現實相適應的理念與策略。一、作為一個大國經濟,中國的金融開放決策需要認真考慮對國際經濟的溢出效應;二、在積極推動資本項目開放的同時,當局也應該考慮設立適度的、臨時性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機制,支持金融穩(wěn)定與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三、匯率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既可以通過貿易渠道,也可以通過金融渠道,而金融渠道正在變得越來越重要;四、“以開放促改革”應該同“以改革助開放”相配合,協同推進金融的改革與開放;五,要從過去“審批式”、“通道式”的開放政策轉向“制度性”、“整體性”的開放策略。
為了積極、穩(wěn)健地推動中國金融業(yè)的進一步對外開放,我們提出七個方面的政策建議。
第一,國務院金融穩(wěn)定發(fā)展委員會應統(tǒng)籌金融改革開放政策,規(guī)劃路線圖并設計配套方案。“以開放促改革”很重要,但“以改革助開放”同樣必不可少,盡量避免形成金融開放政策“單兵突進”的現象。一是金融與非金融改革的協調,比如國有企業(yè)的改革對于利率市場化至關重要;二是對內與對外金融政策的協調,比如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取決于外資金融機構能否真正在境內市場享受準入前國民待遇;三是金融開放政策的協調,特別是協同推進金融業(yè)開放、匯率形成機制和減少管制三駕馬車。
第二,完善與開放金融體系相匹配的宏觀審慎監(jiān)管框架,有效預防并化解金融風險。金融開放既可以提高效率,也可能增加風險。應該以央行提出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MPA)的第六方面跨境融資風險為基礎,擴展監(jiān)管框架,包括關注金融開放政策的路線圖、時間表與協同性,在不同的階段,還可以主動調整開放策略,規(guī)避跨境資本流動,同時還要合理控制外債規(guī)模,優(yōu)化外債結構。
第三,積極增加匯率的靈活性,更多地讓市場因素決定匯率水平。自2016年底以來,外匯市場的貶值預期已經基本消除,實體經濟也相對穩(wěn)定,提高匯率靈活性改革的時間窗口已經來臨。如果能夠適時完成匯率市場化改革的驚險一躍,這將為我國擴大金融開放和完善金融調控提供重要的體制機制保障,也將向國際社會發(fā)出非常積極的改革開放信號,增強我國參與國際金融事務的代表性和話語權。
第四,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并放松外資機構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動金融機構的對外開放。外資金融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就是中國的境內機構,接受中國監(jiān)管部門的監(jiān)管,相當于在金融業(yè)的外國直接投資,對于金融穩(wěn)定的含義與短期跨境資本完全不同。因此,監(jiān)管部門應該在持股比例、設立形式、股東資質、業(yè)務范圍、牌照數量等方面對中外資機構一視同仁,為外資進入中國市場提供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
第五,尊重國際市場規(guī)則和慣例,實現金融市場更高層次的開放。金融市場開放是我國提高國際競爭力、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然要求,過去政策的開放度與實際的開放度之間存在較大的落差,主要原因就在于境內外市場規(guī)則與制度的不接軌。因此,首先要有序開放信用評級市場,其次要給予境外發(fā)行人在審計和會計方面更大的靈活性,最后應盡快明確境外投資者進入我國債券市場所涉及稅收問題。同時,金融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要兼顧中國國情和國際慣例。
第六,利用國內產業(yè)結構轉型升級和“一帶一路”倡議的契機,積極構建對外投融資框架。除了繼續(xù)大力發(fā)展開發(fā)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要努力構建全方位的商業(yè)性金融服務體系。監(jiān)管部門可以順勢而為,引導中資金融機構在海外合理布局,可以鼓勵金融機構提高跨境金融業(yè)務的廣度和深度,還可以借助銀行代理業(yè)務、銀團貸款、東道國與多邊開發(fā)銀行、發(fā)達經濟體的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等的作用,改善海外投融資服務。
最后,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建立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框架,并穩(wěn)健地加快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在微觀層面,要去“宏觀調控功能”,促進資本項目可兌換,服務貿易投資便利化,同時把監(jiān)管的重點從事前轉向事中、事后。在宏觀層面,構建資本管制和宏觀審慎兩個維度的管理框架,完善監(jiān)測評估機制和壓力測試等作為規(guī)則監(jiān)管工具,同時保留托賓稅等手段作為逆周期調控工具。但任何資本管制都應該是為其它改革和調整爭取時間的一種臨時性措施。
>> 綜合報告全文
分報告要點:
分報告一:《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
和平與發(fā)展時代主題的判斷在今天仍然適用,治理成為當今時代面臨的另一大重要問題。
中國仍處于可以大有所為的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機遇期。
中國并不具備主導全球治理方向與進程的能力,但有機會作為重要的參與者在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發(fā)揮引領推動作用。
中國面臨更加復雜的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應當根據自身當前能力、國際地位及提升預期審慎應對。
分報告二:《世界視野的中國金融發(fā)展》
時至今日,中國金融業(yè)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成為國際關注的“主角”。一是銀行業(yè)徹底走出了過去的“技術性破產”,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二是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由“無足輕重”轉變?yōu)?ldquo;舉足輕重”;三是保險業(yè)規(guī)模大幅擴張,成為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
外資銀行占中國銀行業(yè)資產比重下降;QFII持股數量占A股比重依然較低;境外機構在國債和金融債市場持有占比依然較低;過去幾年外資保險占中國保險業(yè)資產比重上升較快,但比重依然不高。
外資資產比重不一定說明所有的問題,但中國金融的開放有很大空間和余地,中國市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增長最快的市場,潛力最好的市場。
分報告三:《進一步擴大我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
實現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在股比限制、業(yè)務范圍、牌照發(fā)放等方面同等對待內外資金融機構
在擴大開放的同時做好風險防范
主動、有序推進金融業(yè)開放
制定好對外開放的時間表和路線圖
分報告四:《走向浮動匯率面臨好時機》
人民幣匯率走向浮動機制,當前面臨好時機,理由包括:經濟基本面健康、外匯市場供求相對平衡、市場對匯率波動逐漸適應、政策操作工具和經驗的積累等。
建議在供求+籃子+逆周期調節(jié)因子三個因素中,盡可能淡化籃子和逆周期因子;引入人民幣對籃子貨幣較寬的年波幅區(qū)間,區(qū)間內不干預市場。
查看全文
?
分報告五:《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
我國金融開放從流出入均衡管理轉向側重鼓勵流入。鼓勵和促使資本流入并非沒有后遺癥,資本集中流出都是從前期流入開始的。
在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建立跨境資本流動的管理框架。保留托賓稅等資本管制手段,作為逆周期調控管理工具
跨境資本管制應是臨時性措施,為其他改革調整爭取時間。
查看全文
?
分報告六:《以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改革發(fā)展》
開放的內涵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將境外機構引進來,或者國內機構走出去;第二個層次是尊重并適應國際市場的規(guī)則和慣例,借鑒國際經驗,發(fā)展國內金融市場,最終實現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融合。
從不同的金融子市場來看,金融市場開放的差距較大、協同性不夠,特別是一級市場的開放落后于二級市場的開放;從國際比較上看,國內金融市場開放程度的相關指標也低于國際水平。原因可能有二:市場開放的統(tǒng)籌性和協調性不夠、中國金融市場制度規(guī)則和監(jiān)管安排與國際市場存在較大差異。
分報告七:《構建中國對外投融資框架》
大力發(fā)展開發(fā)性金融;
在政策性金融方面,繼續(xù)完善出口信貸機制;
在商業(yè)性金融方面,完善中資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的網絡化布局;
發(fā)揮東道國、多邊開發(fā)銀行、發(fā)達國家資本市場和國際金融中心作用;
利用多種投融資方式,充分發(fā)揮股權類投資作用。
《徑山報告》項目簡介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于2017年初正式啟動《徑山報告》項目,旨在通過集中研究、辯論,積極推動學界、政界與業(yè)界對于金融開放問題的思考,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此項目由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牽頭,由項目協調小組確定年度研究主題并邀請學術素養(yǎng)深厚、經驗豐富的專家承擔課題研究工作,所有課題組成員均以個人身份參與研究?!稄缴綀蟾妗访磕甓ㄆ谂e行報告研討與發(fā)布會,并于當年末正式成書出版。
徑山,位于杭州城西北,以山明、水秀、茶佳聞名于世,《徑山報告》項目選擇以“徑山”命名,寓意“品茶論道悟開放”,讓中國金融實踐走向世界。
《2017徑山報告》主要作者
黃益平
CF40學術委員會主席 北京大學國家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徑山報告牽頭人
報告綜述——《積極、穩(wěn)健地開放中國金融業(yè)》負責人
張宇燕
CF40特邀嘉賓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
分報告——《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戰(zhàn)略環(huán)境》負責人
朱民
CF40學術顧問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
分報告——《世界視野的中國金融發(fā)展》負責人
張斌
CF40高級研究員
分報告——《走向浮動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負責人
管濤
CF40高級研究員
分報告 ——《中國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負責人
徐忠
CF40成員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
分報告 ——《以對外開放促進金融市場改革發(fā)展》負責人
朱雋
CF40特邀成員,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
分報告——《構建中國對外投融資合作框架》、分報告——《進一步擴大我國金融業(yè)對外開放》負責人
評論文章
打開金融開放之門——兼評《徑山報告》
文/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海上絲路研究中心主任 何帆
提要:這份報告的主題是“積極、穩(wěn)健地推進中國金融開放”,重點圍繞中國金融開放的現狀和問題進行分析,并得出了重要的政策建議。應該說,這份報告對金融開放相關議題的討論兼顧了深刻和全面兩個維度,是近年來少有的能系統(tǒng)梳理中國金融開放進程和問題的研究。其中,“進一步開放跨境資本流動的大前提下,適度的、臨時性的跨境資本流動管理可能有利于維持金融穩(wěn)定和增強貨幣政策獨立性”的判斷尤為重要。
金融需要“升級版”改革開放
文/CF40理事單位代表、浙商銀行行長 劉曉春
提要:由黃益平教授領銜的關于金融業(yè)對外開放的《2017·徑山報告》發(fā)布了。報告視野宏大,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理論扎實,建議更是直擊要害。讀來獲益良多。僅就個人經驗,從商業(yè)銀行視角談些感想。報告中有許多非常專業(yè)而具體的政策建議,這里就不班門弄斧了。
進一步擴大金融服務業(yè)對外開放,應當成為未來一段時期的重點
文/中央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張禮卿
提要:可以相信,人民幣國際化還需經歷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期間不排除出現反復。為了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與其在條件并不成熟的情況下加快推進資本賬戶開放,不如有序地全面創(chuàng)建上述各項條件,特別是保持良好的經濟增長態(tài)勢、加快深化國內金融市場改革、努力改善投資環(huán)境和維持匯率相對穩(wěn)定。如果因為資本賬戶的不慎開放而導致金融體系的動蕩、貨幣貶值甚至經濟增長顯著下滑,那么,人民幣國際化勢必面臨更加嚴峻和持久的挑戰(zhàn)。
關于金融開放的思考——《2017·徑山報告》點評
文/建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 崔歷
提要:總之,下一步更為全面的開放中,離岸市場仍可與在岸市場形成互補,提升整體市場的深度和風險管理。而離岸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人民幣流動性和風險管理產品將非常關鍵。過去兩年的匯率貶值壓力和政策限制導致離岸人民幣存款和流動性下降。未來離岸市場能否隨著貶值壓力的減輕和政策的支持重新煥發(fā)活力,離岸人民幣銀行同業(yè)交易得以提升,降低利率波動,促進相關利率匯率產品的進一步發(fā)展,應是資本項目開放進程的一個重要標桿。